
在微信朋友圈有人忍不住问:那些发在朋友圈的萌头像,是怎么生成的。
于是,脸萌,浮出水面,如果微信有类似百度指数的热词监控,相信“脸萌”这个词的环比增长节节高升。
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,相信一定有忍不住去尝试的,但这篇东西绝对不是软文。
只是因为,以前在QQ秀团队,有产品经理做过类似的产品,就是现在,QQ秀也有类似的拼头像功能,并且,QQ秀团队也曾做过手机端应用的各种探索,只不过,没有像脸萌这般忽然流行起来。
封面图片,是刚刚在QQ秀商城截取的头像发型图片。下面这张,是QQ秀头像的眼睛部分内容。

不同的人做类似的产品,会有不同的结果,就像同样的秘书帮领导贴发票,头脑里的思考深度是不一样的,有人看到的仅仅是发票,有人看到的是领导的消费层次,消费场所,消费喜好等等。
因此,产品经理,千万不要草率的用XXX以前做过的产品,没做起来,作为一个不作为的理由。产品是否可以做起来,影响因素太多,产品经理本身,就是一个最大的差异,谁又知道原来做这个产品的哥们是如何思考的,当时的时机如何,当时的用户接受度如何,当时的互联网环境如何……
脸萌,不过提供了几十种脸部元素的组合方式,如下所示:


产品做不好,千万别总是说老板拍脑袋要求做的,视觉设计做不好,交互设计做不好,开发实现不好,运营没做好……其实,产品经理自己是最大的问题。
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”这句话,大家可以不时提醒下自己。
另外,脸萌,或许也借鉴了一款加拿大的一款APPBitstrips 。


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,人性还是相近的,打开视野,产品经理们或许思路更广。
脸萌的创始团队来自腾讯,创始人郭列曾经是腾讯的一名产品经理。郭列称,脸萌最近迎来的暴增其实与推广无关,公司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运营人员。如果要追溯缘由,他认为可以从团队本身去找。
团队非常年轻,大部分是90后,且对漫画热衷。
另一方面,这是一个产品导向型团队,由程序员、设计师、策划组成。郭列每天都会召集团队一条一条读用户反馈,产品也保持一周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。整个5月,脸萌就连续做了三个版本更新,分别是增加五官的写实度,增加表情、气泡功能,增添素材。
从直观体验上看,用户使用脸萌的最大乐趣是,能够拼凑出跟自己/朋友很相似的卡通人物,而表情、配饰、爱好,以及会说话的气泡等特征,还能适当发挥用户自主性,用有趣的方式去体现自己的个性。
转载请注明:Android开发中文站 » 脸萌为什么能在类似产品中脱颖而出?